大成研究
(点击标题即可跳转阅读原文)
1. 杨志鹏等:大成ESG法律研究系列(一):企业漂绿法律风险在全球范围内升级
随着ESG全球影响力逐渐提高,针对企业漂绿(Greenwashing)的诉讼也随之增多。企业漂绿是指在环保政策的要求之下,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采取隐瞒、虚构或误导等手段,美化自身在环保方面做出的贡献。鉴于漂绿行为将会对投资者及环保事业产生不利影响,各国监管机构都在逐渐加强对漂绿现象的处罚力度,并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治理措施和规范建设。在过去的一年里,各国都见证了对企业漂绿行为监管力度和机制的大范围升级,换言之,企业漂绿将在全球范围内面临更严密的监管环境和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众所周知,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下日趋严峻,各行各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传导至PE/VC行业,就演变成“退出难”问题。被投企业无法上市、业绩低迷、没人接盘……不得已,投资机构们开始打起了“清算”的主意,趁着投资本金还没亏完,能捞回来一点是一点。于是,机构们纷纷向被投企业主张“优先清算权”。关于优先清算权的法律效力,此前的主流观点曾认为《公司法》第186条第二款并不允许有限责任公司自由约定清算剩余财产分配事项,但随着《民法典》的立法进程以及颁布、实施,近年来的司法判例却大多认为《公司法》第186条第二款并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因而支持优先清算权的法律效力。本文拟对几个典型判例进行介绍,以此给PE/VC行业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如系争投资协议项下的“优先清算权”条款约定目标公司在分别支付法定的优于股东之间分配的款项后,部分股东优先于其他股东取得优先分配的,则该股东内部对于分配顺序进行的约定并不违反《公司法》规定。
近日,笔者应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的邀请参加新仲2023北京峰会,并在“一带一路十年间基础设施与能源争议的发展”论坛上做投资仲裁的发言。笔者根据发言内容进行了补充及梳理,供各位读者参考。
美国时间3月10日,加州金融保护与创新部宣布关闭美国硅谷银行(SVB),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硅谷银行,原因是流动性不足和资不抵债。值得注意的是,硅谷银行作为服务于美国甚至全球创投圈的专业性银行,其关闭和破产犹如一块巨石在创投圈砸出了巨大的水花,并且波及整个水面。美国著名创投公司Y Combinator CEO将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称为“初创公司的灭绝性事件”。
据相关媒体报道,位于北京的一家创投基金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受硅谷银行事件牵连,国内个别创投机构在硅谷银行仍有存款或者其他相关业务,正忙着处理资金问题。从私募基金的角度而言,我们不禁担忧:硅谷银行的此次破产事件是否可能影响由其托管的私募基金的财产安全呢?该事件对境内的私募基金又有哪些警示呢?对此,本文梳理境内私募基金托管法规和自律规则,并就相关风险提供专业建议。
慈善信托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慈善制度,在我国虽然只有近八年的发展历程,但随着其自身功能价值逐步被发现和认识,社会各界对于慈善信托在我国的持续发展充满了期待。超高净值人群及富裕家族是重要的慈善力量,家族财富管理已经进入到价值管理时代,越来越多的家族开始关注家族慈善,慈善信托无疑将会成为最受关注的家族慈善工具。
截至2023年4月23日,已登记备案的慈善信托总数为1254单,其中2023年已备案单数为70单;初始慈善信托财产总规模为54.33亿元人民币,2023年新增财产规模为2.67亿元;信托公司出任受托人的971单,占总数的77.49%;信托公司与慈善组织共同出任受托人的250单,占总数的19.52%;慈善组织出任受托人的30单,占总数2.39%;慈善信托设立监察人的475单,占总数的37.91%;慈善信托未设立监察人的778单,占总数的62.09%;慈善信托设立多监察人的3单,占总数的0.2%;律师事务所出任监察人的379单,占设立监察人总数的79.78%。
“真正的探索之旅并不在于寻找新的风景,而是要有新的眼光。”慈善信托的发展速度、规模虽未必符合大多数人的期待,但其所能承载的社会价值及家族价值已经逐步显现,目前已经具备以“新的眼光”对慈善信托发展进行阶段性系统回顾、梳理与检视的基础条件,相信这对慈善信托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两高(高收入、高净值)群体股权交易少缴个税案件,具有时间长、税额大、争议多等特点。经济高速发展,高净值群体股权交易日益频繁,股权投资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相关涉税法规政策了解不够,把握不准,税务征管机关和交易当事人同样都会面临较大的涉税风险。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个题目,是《律师视野下的法官裁判思维——以最高法院为例》。这个题目我讲了不少次,但每次常讲常新。随着我对这个题目的领会,对这个题目在实务中,在理论中,在教学的传播中,在同道的切磋中不断在认识,这也符合认识论的阶段性发展特征。